腦袋亂記

段一
務實有其高度,先要懂得踏上去再談

段二
先前《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》還是表達的太含糊,常說的拉里拉雜的就模糊了焦點
簡單的說:
「我們沒辦法總是在想好全盤周全的計畫才開始做,因為有些重要的Key information被包藏在動作之中,唯有透過實作,我們才有可能逐步修正到最適切的道路上。」

段三
這陣子在想「工作」,想這個將要佔據每個人往後數十年裡一半時間以上的東西
對我來說工作大概有三個層次,一是養家糊口、二是回饋社會、三是體現個人的價值

段四
─踏板
其實人生就像騎腳踏車,任何想要往前/變好的動作都需要從腳下踏實的,一點一點的從頭開始踩,慢慢的達到慣性/習慣之後,維持才會變得越來越輕鬆,萬事總是起頭難

─煞車
其實人生就像騎腳踏車,我們花費力氣建立起的一個好習慣,常常在各種外力與意外狀況下按下煞車而斷送掉,辛苦踩出來的速度可以輕易停下來,但卻沒有一個相對於煞車的裝置可以讓我們輕易的開始

─齒輪
其實人生就像騎腳踏車,我們只能往前進,不能往後踩,即使你使命的往後踩也就只是讓齒輪空轉的停在原地,只有往前踩生活才會開始轉動。裡頭也有著日子不能回頭的意味

─轉動
其實人生就像騎腳踏車,除了因果論之外,生活中充斥著更多的循環論,就像車輪一樣,事情不只有A→B一個方向,通常更多時候是成為A→B→A→B的環,動機(A)促成成果(B),成果在反過來成為動機(B),加強原先的動機(A),於是產生一個循環,只要肯開頭,事情慢慢就會開始順著循環轉動。一旦啟動不論是正回饋還是負回饋的力量都是很大的。所以,選擇讓循環成為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就顯得相形重要!

段五
─資訊鏈
生物有生物鏈,資訊有資訊鏈,從上游到下游就是成就到樂趣的過程,樂趣滿足人們對「知」的好奇(下游/接收),成就則創造資訊的流(上游/供給),想想自己站在哪裡?上游還是下游?

─逆流
想要從接收端(下游)邁向供給端(上游)基本上就是一個逆流而上的過程,需要努力,樂趣可能會越來越少,但成就相對會越來越多,在「知」的樂趣上每日下功夫,讓自己更專精、更深入的往上游走即成「智」,「智」就是「專業」,「專業」才能生產資訊的流/成為供給者

─呼應
人生有很多面向,很多條河流,我們在幾處下游享受樂趣(如繪畫、攝影)即成為我們的「興趣」,有些人在享受興趣的過程不段的往上走,於是成為了漫畫家與攝影師,於是在獲得成就感並對社會提供產值的過程中,便體現了工作的第二與第三個層次

我們總要選擇一處源頭開始爬,儘管那是因為興趣、因為沒有人爬過、還是因為比較好爬(目前社會的取向),成為所謂工作,只是任性的想要待在下游滑水是不行的(最低限度就是從事勞力的工作),因為我們還有工作的第一個層次需要滿足

如果我們能夠認同想打電動就得先幫爸媽做家事,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好好找件事情來做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uz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