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我人在研究室。

眼睛裡看著的,是拖了一個禮拜的Matlab作業
耳朵裡聽著的,是Tizzybac的第一張專輯「什麼事都叫我分心」

非常貼切的心境,看沒三兩下講義就分心
我突然想來解釋一下Moho的由來


所謂Moho,我如果把他中文名字講出來大家或許就熟悉了也不一定
也就是可能曾經地科課本灌輸給你而至今也許在,也許不在的停留在你的大腦皮質層內部,某個一時間無法自主性的打開的抽屜裡,的一個叫做「莫氏不連續面」的東西,又叫「荷幔邊界」。

這東西跟你們倒底有沒有什麼具體的關係呢?

「沒有。」...吧,我想。


但是對於一個地質所的宅研究生來說,我們不管主動還是被動的被連結起來。
顧名思義,Moho就是地殼和地函(地幔)的邊界。

找尋這個邊界有很多方法,tomography imaging, receiver function, surface wave inversion 等,藉由幾種地球物理探勘的方法,我們可以得知這Moho的深度有多深?
以台灣來說,因為複雜的地殼構造讓Moho得以猶抱琵琶半遮面,迄今還沒有一完整的研究能夠指出在台灣底下荷幔邊界的geometry,但目前透過許多方法間接、直接、局部的研究共識指出,約略在30-35km左右。

但是,重點來了,知道這個boundary的深度有什麼用處?又和本cast站有何前因後果呢?


前一個問題我想要講還有很多,也沒人會希望在這邊聽到這麼多吧
而後者的答案很明顯的,以一普通人的智慧都知道一點關係都沒有
(很難扯上關係吧,這就是地球科學之於人類的意義!?)


總之只是有一天
我們希望遙遠的地球科學能夠貼近老百姓一點,基於一點衝動和某支唱地心的MV
集結了三個地質所會吉他的人想要來組個Moho樂團


但很快的就破局了。其中一個學長去當兵,另外兩個人被畢業追著跑
而我,為了繼承他們的意志,和我自己提出來的點子
就讓它存活下來了,以一個無聊,也許沒人鳥的型態存活下來了


blog--Moho casting

未來,不持續不定時播報中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uz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